企業的發展目標是在一定的資源條件下,通過人的努力實現的。想要達到企業的發展目標,在這些年里我的體會是,恰當地運用“量力而為,盡力而為,超力而為”,做好這三個方面就能較好地實現一個又一個不同階段的發展目標。“三力”運用得好,企業的投資項目才能變成有效的投入,實現預期的產出。
這“三力”的運用,可以用下面的例子加以說明:比如馬拉松長跑,因為要跑很長的一段距離,所以就要量力而為,分配好每個時段的體力;短跑就要盡力而為,有多大勁使多大勁地沖刺;舉重就要超力而為,在剎那間把力量發揮到極 致。企業家就是要掌握好量力、盡力和超力的平衡。量力是均衡分配自己的力量;盡力是盡量全力地使用自己的力量;超力是超越自己的力量。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量入而出,量體裁衣,這是量力;少花錢多辦事,踮踮腳就能摘到果子,這是盡力;抓住重要機遇,奮力一搏,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超力。
對于企業而言:我們堅持的“三力”原則也可以這樣解讀:禾豐牧業的長期目標要量力而行,就是要把禾豐的長遠目標分解,將階段性目標具體化,保證資本運營的成功率。我們要實現“世界頂 級農牧企業”戰略發展的長遠目標,就和馬拉松長跑一樣,始終堅持量力而為。但在行進過程中,某一階段的工作則和短跑一樣要盡力而為。比如我們每次在并購企業或者組建新公司前,我們都要自問:目前的狀況,可以并購幾家企業或者成立幾家分子公司?有沒有能力消化?有沒有成立新企業的資源?資本運營必須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權衡利弊,做出選擇。而對一些有機會的單元項目,在一定的時間、一定的地點、一定的財力支撐條件下,則要像舉重一樣超力而為。超力必須有明確的戰略需求,為后續發展儲備資源。比如我們在市場上,在推銷一個新產品的過程中,就要不遺余力宣傳、造勢,甚至要多借助廣告、視頻、實證數據、會議促銷等多種方式。讓消費者對這個產品有深刻的印象,能夠給我們提供試用的機會。
量力、盡力、超力對企業發展目標能否實現是至關重要的,這和企業發展的節點有關。在日常經營中,我們量力而為,穩扎穩打,不興師動眾、不大動干戈;企業有了機會,我們就盡力而為,抓住機遇,全力以赴,加快發展;企業逢重大良機,我們就超力而為,背水一戰,超力就是敢做別人想不到、別人做不到的事。2015年,作為一家有20年歷史的上市公司,禾豐已經具備了超力而為的能力。量力而為、盡力而為、超力而為,就是要企業在發展的各個階段不斷地隨機變換應用,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環境做出恰當的抉擇。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好“量力、盡力和超力”我相信這個企業一定能夠發展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