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是豬場的原動力,豬場的生產效益80%取決于母豬、乳豬和仔豬的飼養管理,而母豬飼養管理占這個周期的80%。經過這些年的現場走訪,我發現客戶只是關注于哺乳階段的傷亡數,卻忽略了妊娠期間的飼養管理,妊娠期飼養的目的是限制胚胎死亡率、保證胚胎正確附植、矯正母豬的體況和生長、使仔豬的初生重和成活率達到很優、增強母豬的泌乳能力、防止MMA癥狀的發生,而在此期間大家較容易出現以下幾個誤區:
1、產子多少與妊娠期管理無關度
其實受精卵死亡大約有26%是發生在妊娠期,而真的死亡高峰是配種后48-72小時,我們在實際生產中關注的是配種至配種后一周的生產管理,而這一周應該注重的是飼料的營養價值而不是采食數量。
2、局限地認為限飼是為了簡單地控制母豬妊娠期采食量
限飼不是簡單的控制母豬妊娠期采食量,而是為了保證哺乳期有更多采食量。產后的哺乳母豬,理想狀態是產后7天達到很大采食量,并且一直維持,這就需要母豬產前執行限飼。限飼的主要目的是控制母豬在妊娠期攝入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和短鏈游離的支鏈氨基酸,因為這兩種物質會游離于血液,在妊娠后期影響豬的飽食中樞,從而使母豬在哺乳期采食量上不去,泌乳力下降,影響乳豬斷奶重和成活率,同時導致母豬斷奶后掉膘嚴重,發情時間延長或不發情。
3、重視仔豬初生重,忽略活力、均勻度
現階段所有的客戶都知道初生重對育肥豬一生的發育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豬場整體效益,然而在滿足初生重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乳豬的活力和均勻度,殊不知,后者對于斷奶成活率的影響不亞于乳豬的初生重。活力和均勻度是與乳豬成活率和斷奶整齊度成線性關系的,因為活力可決定初乳的攝入量,而整齊度則直接影響著弱仔(或僵豬)比例和全進全出制度的實行及同批出欄時間。小豬的初生重、活力和均勻度取決于妊娠95天加料期間的蛋白質和能量水平,建議這段時間使用的母豬料的營養水平保持在能量3150大卡/千克,蛋白17.5%,賴氨酸1.1%以上。錯誤操作是95天繼續使用妊娠料或加料量不足。
4、對乳腺發育的關注不夠
母豬乳腺的發育是從妊娠72天開始至107天結束,而這段時間內乳腺分化時間最快的是80-85天,而很多養殖戶恰恰在這一時段乳腺發育高峰時加料,導致過多脂肪堆積于腹部,影響了母豬乳腺的發育,導致哺乳期母豬乳房發育不好出現紅腫脹痛,小豬腹瀉率、死亡率增加,斷奶體重小,影響仔豬后期生長,直接或間接減少經濟效益。
5、妊娠期便秘
長期便秘的母豬易患產后三聯癥,嚴重者流產,甚至導致母豬死亡。妊娠期母豬因為膘情控制和當前飼養理念的誤差,加上本來妊娠期胃腸道蠕動減緩的生理特點,大約60%會出現便秘。目前的妊娠期母豬飼料粗纖維含量低,飼養管理中又要控制膘情(相對于目前品種母豬,不少飼養場沒有根據背膘厚度實施控制,而是僅僅根據眼觀的母豬肥胖度實施控制,而目前的母豬越來越偏重于瘦肉型,正常標準體型本身就是眼觀偏胖的,因此我們在給母豬做限飼時是根據體況評分加背膘檢測雙打分來確定),要采用不同程度的限飼,來調整不同程度的便秘。
6、母豬寄生蟲控制疏忽
飼養者在飼養母豬時,都會發現母豬體表無毛或被毛粗亂、真毛林立、亂蹭,耳、臉出癬,這些都是體表寄生蟲,體內寄生蟲定期驅蟲是可以控制到理想效果的,可是體表寄生蟲很難去除,飼料損耗可大于15%,嚴重者導致母豬體儲消耗過大或影響其生產性能,還會從哺乳母豬傳染給仔豬,影響仔豬生長,有時還會導致妊娠母豬流產等,所以要重視母豬驅蟲,體內體外要定期同時進行(3-4次/年),同時還要對圈舍、圍欄、墻壁進行噴灑(除癩靈、敵百蟲等)。